2021年4月30日17:30分,沽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家庭教育家长沙龙讲座第十九期,十多位家长参加了此次一个小时的沙龙讲座。此次沙龙的主题是《利用家庭教育,培养高自尊的子女》, 主讲人:李慧琴。
李老师提问:各位家长,做爸爸或妈妈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?
家长们的回答各不相同,但总结起来做父母不光有辛苦、劳累……,还有幸福、欢乐……,其实,为人父母还是有“使命”的。
梁启超先生在《少年中国说》中这样写道: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,少年自由则国自由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,少年胜于欧洲,则国胜于欧洲,少年雄于地球,则国雄于地球。”
那么作为身负使命的父母,我们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呢?
李慧琴老师从著名的心理学“恒河猴代母实验“开始引入主题,让家长们体验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带给他们不同的感觉。
通过这个实验,家长们有哪些发现呢?
婴猴的基本需求,吃饱——抚触——运动——玩耍——安全感,婴猴的基本需求被满足,它就是一只正常的猴子了。
人都有哪些需求呢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。
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和归属感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,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。
通俗理解: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、安全、爱和尊重,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,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。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,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。在这种极端情况下,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,其它什么都不重要。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,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、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。
由此可见,当今社会自尊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非常关键的,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体现的特质也是不一样的。
一般来说,高自尊的人正直、诚实、责任感、出众的能力、富有朝气、自信……,低自尊的人疲倦、无聊、有挫败感、封闭、麻木、自卑……
想要培养一个高自尊的孩子,家长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:
一、满足基本需求;二、利用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合理有效性的回应。
在讲座的最后,李慧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萨提亚的《自尊宣言》
本次沙龙,全场只有一位男士,李老师为这位爱学习的爸爸伸出了大拇指,希望越来越多的爸爸们走进课堂,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。